我拍攝了一只在樹蔭里漫步的椋鳥。為了在拍攝對象前方添加虛化效果,我將相機靠近地面后按下了快門。由于拍攝對象頻繁移動因此很難進行對焦。通過添加虛化效果,我成功拍攝出了這張風格不同以往的照片。
故意虛化周圍環境能夠讓拍攝的主角更加突出。使用不同的虛化方式和色彩,給人帶來的印象也會發生巨大變化。學會如何有效地處理虛化能夠極大地提升照片的藝術性。
在鳥類攝影中,基本上都會使用長焦鏡頭。長焦鏡頭可以極度接近拍攝對象,因此具有畫角較窄及剪裁畫面的特點。此外,眾所周知鏡頭的壓縮效果(縮小遠近物體距離感的效果)能夠令虛化效果變得更加漂亮。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對焦范圍越廣)。但光圈越小,快門速度也越慢,從而更容易出現抖動,因此通常需要通過增大光圈(減小F值)來提高快門速度。增大光圈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景深變淺(對焦范圍變窄),例如將焦點對準眼睛的話尾羽就無法對焦。增大光圈能夠拍攝出具有大片虛化的漂亮照片,這是長焦鏡頭的特點,也是它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
理解了光圈與虛化的關系后,又要如何查看實際的虛化效果呢?難道要在顯示器上一張張地檢查拍攝的照片嗎?您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答案就是鏡頭卡口附近的"光圈按鈕"。按下這個按鈕后您就可以查看實際的光圈效果(虛化效果)。
距離對焦后的拍攝對象的前后(內側)距離越遠,虛化效果就越強。利用好拍攝對象前后的虛化效果能夠極大地改變作品的風格。如果拍攝對象靜止不動,則可以通過控制光圈來嘗試拍攝不同對焦范圍的照片。
長焦鏡頭,尤其是明亮的大口徑鏡頭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漂亮的虛化效果。如果與拍攝對象距離較遠,虛化就會減弱,這種漂亮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在與拍攝對象距離較近時,這種虛化就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效果。將背景完全虛化、在同樣的顏色中突出拍攝對象的鳥類照片固然不錯,但具有自然漸變的漂亮虛化效果的照片則更是美不勝收。這次我使用大光圈慢慢地靠近冠鷲,拍攝了一張它的半身像。冠鷲面部后面樹葉的虛化效果營造出了一種很棒的氛圍。
池塘邊有一只蒼鷺正停留在樹枝上。當我準備若無其事地走過時,發現在我和蒼鷺之間有櫻花盛開,于是我慌忙地反復移動,在蒼鷺面前插入櫻花拍出了這張照片。此時我使用的是100-400mm的變焦鏡頭,所以試著將櫻花和蒼鷺縮放到了合適的大小和位置??s小光圈、讓人能夠清楚地看到櫻花固然也不錯,但這次我想在照片中放進粉紅色的點,所以使用了大光圈進行拍攝。
一只紅角鸮佇立在茂密的綠葉中。貓頭鷹類野鳥通常會在白天睡覺,因此我可以在保持安靜的同時以多種模式進行拍攝。除了特寫、遠景外,我還拍攝了能夠看到紅角鸮整個身體的照片。之后我四處移動,找到了一個能夠看到紅角鸮的胸部以上露出樹葉的位置進行拍攝。這樣做的目的是拍攝紅角鸮前后的綠葉從最前方以不同的虛化程度逐漸重疊的照片。我調大了光圈以最大限度地增強虛化效果。
藉由鳥叫聲,我發現了一只停留在山谷對岸的紅翡翠鳥。夏天的森林光線較暗故而容易出現抖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關鍵就是在拍攝時要提高ISO感光度。紅翡翠鳥靜了下來,幾乎一動不動,于是我便移動到了一個前方沒有遮擋物,且距離拍攝對象及背景稍遠一些的地方。我將ISO感光度提高到了3200,同時為了拍出對焦清晰的照片而將光圈值從F5.6調到了F7.1,并將快門速度設置為了1/25秒。由于快門速度設置得較慢,我使用了2秒鐘的自拍定時器來防止抖動。不出所料,之后果然拍出了清晰銳利的照片。
快門速度較慢時,即便使用了三腳架,按下快門按鈕時的沖擊也會導致相機抖動。最常見的解決方法是使用快門線或遙控器等附件,此外也可以使用自拍定時器來防止相機抖動。您知道嗎?除了常用于拍攝集體照的10秒自拍定時器外還有2秒的自拍定時器。使用這種2秒的自拍定時器來延后按下快門的時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相機抖動。在拍攝靜止的鳥類時可以使用這種自拍定時器。
我拍攝了一只在樹蔭里漫步的椋鳥。為了在拍攝對象前方添加虛化效果,我將相機靠近地面后按下了快門。由于拍攝對象頻繁移動因此很難進行對焦。通過添加虛化效果,我成功拍攝出了這張風格不同以往的照片。
真是一張不可思議的照片。前方和后方虛化的是樹枝還是地面?有那么一瞬間我還以為照片是從樹枝的縫隙間拍攝的。此外,頭部左上方花朵的虛化也很有趣。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前方的草遮住了鳥的眼睛,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將是一張非常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