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塚教授評語
3只小斑嘴鴨在被嫩綠色的樹葉映綠的水面上暢游,看起來十分可愛。我覺得下面的空間可以裁切掉,但反過來想,如果能在這塊比較大的空間里寫上一段話,將其作為明信片使用的話應該也不錯。
日本有美麗的四季,而鳥類與每個季節都有著深刻的聯系。有趣的是,不同鳥類的棲息地和喜好的環境也有所不同,比如夏候鳥和冬候鳥等。讓我們捕捉四季獨特風景中的鳥類,通過拍攝鳥類來感受它們此時此刻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的美好。
很多人似乎都認為“好的鳥類攝影作品=在畫面中把鳥拍得很大”。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在日本國內,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則人們是無法接近野生鳥類進行拍攝的,而且與鶴或天鵝等相比,許多鳥的個頭都比較小,因此無論如何都會想要使用超長焦鏡頭來把它們給拍大。然而,大家常見的鳥類照片中,很少會有把鳥類拍大到占滿整個畫面的。出乎意料的是,你會發現花朵、綠葉、秋葉等景物會一起出現在畫面中。
在之前的講座中,我們說過為了不接近鳥類會使用超長焦鏡頭來拍攝,但如果您同時關注周圍的景色、仔細觀察鳥類的話,使用中長焦或廣角鏡頭也能拍出漂亮的風景照。
下面是一些在日本各地拍攝的照片。我們希望讓您了解這些照片的拍攝情況和拍攝目的,以便為您日后的拍攝帶來幫助。
遷徙到日本的鳥類主要可分為冬候鳥和夏候鳥,每種鳥都有自己的外形和喜好的環境。冬候鳥多為大中型鳥類,如天鵝、雁、鴨和鶴等,而夏候鳥則多為中小型鳥類。并且夏候鳥的色彩往往也更為豐富。
您也許會覺得結合風景拍攝小型鳥類很難。但是,將小巧可愛的鳥類與時令花卉和綠葉相結合后,能夠拍攝出非常漂亮的照片。此外,遷徙到日本繁殖的夏候鳥會鳴叫以吸引雌鳥或保護自己的領地,如果能從它們的鳴叫聲中判斷出鳴位(鳴叫的固定位置)的話,就會有更多機會拍攝到它們。您不必靠近它們,因為您的拍攝目標只是“風景中的鳥類”。除了把鳥類拍大以外也可以試著把它們拍小,為風景中注入生命的光芒和力量。
北海道野付半島是著名的紅腳鷸繁殖地。紅腳鷸喜歡在顯眼的地方鳴叫,所以可以拍攝它們停留在疏葉當歸花朵上的場景或看看它們是否停留在其他容易拍攝的地方。這次有一只紅腳鷸正停留在柵欄而不是花朵上,所以我一邊拍攝一邊移動,不斷地變換畫角。我找到一處背景有樹木的地方,將相機調到豎拍模式后,就拍到了下面的疏葉當歸。這樣一來就能營造出野付半島獨有的氛圍。
我在三重縣海岸發現了一群蠣鷸,于是以匍匐前進的方式慢慢靠近它們。最初我預想的是通過將頂部裁切的橫長形構圖來突出蠣鷸群。在構思這張照片時,我以它會被極大地拉長為前提,從某種意義上說以裁切的方式進行了構思。我拍出了預想中的照片,但當我再次查看這張照片時,發現背景中拍到了一只大鶴,而這正是三重縣的典型風景。我很難決定哪些該放在畫面中,哪些不該放在畫面中,但這張照片很好地展現出了當地的特色,可以算是一個令人驚喜的失誤。
這里是石垣島。我在公園旁的一塊空地上發現了一只黑冠麻鷺。起初我想從車內放大拍攝,但它似乎對我并不太警惕,于是我從另一側車門走到外面,一邊用長焦變焦鏡頭拍攝一邊悄悄地靠近它。我用100-400mm變焦鏡頭的100mm端進行拍攝以盡可能多地拍到周圍的環境。照片中拍攝到了榕樹和具有亞熱帶特色的環境。
春天,我開車在石垣島的稻田里尋找鳥兒。這是每天的例行工作,但我從未感到厭倦,因為能夠看到許多不同的鳥兒。這天,我在一片剛開始生長的小稻田邊發現了一只佇立的林鷸。我試圖在柔和的逆光和水面的倒影中拍攝這只林鷸。我注意到了它映照在水面上的身影,并將其納入了構圖。拍攝時我還突出了右側的花朵。
我正在拍攝鶚鳥的潛水場景時,有一只鶚鳥落在淺水中開始洗澡。起初,我從河堤上以橫拍模式來拍攝它洗澡的場景。然而我突然注意到了一件事,于是輕輕地走到水邊,在低角度調成豎拍模式后,成功拍攝到了藍色漸變的水面背后的天橋立和深處的群山。在很多時候,只要我稍微移動一下鶚鳥就會飛走,但由于我使用的是800mm超長焦鏡頭,再加上與鶚鳥的距離較遠,因此成功地在不驚動它的情況下完成了拍攝。
我開車行駛在釧路沼澤附近的公路上時,在一個農場的雪地里發現了一對丹頂鶴。起初我是從車內拍攝的,但由于它們對我并不警惕,于是我便輕輕走下車,裝上17-40mm變焦鏡頭一邊拍攝一邊靠近它們。我拍攝了大片天空以表現出藍白相間的世界觀。丹頂鶴是一種大型鳥類,因此即便使用了17mm的超廣角也能拍攝出極具存在感的照片。
當流冰出現在羅臼的海面上時,虎頭海雕也隨之而來。由于流冰的緣故,海面變得非常平靜。這張照片不是合成的。其實海水的顏色是背景的倒影。您可能會好奇為什么會是這樣的顏色,但實際上知床的雪山是被從國后島升起的朝陽的紅光染成這樣的。在這樣的倒影中,我發現一只虎頭海雕正在一塊流冰碎片上休憩,于是我把它放在中間一個較為合適的位置,拍下了這張照片。
初夏是雄性巖雷鳥最為忙碌的時候。它們會在顯眼的地方監視自己的領地。立山的巖雷鳥沒有受到過人類的傷害,因此警覺性較低,可以在相對較近的位置進行拍攝。在構圖拍攝時要把周圍的景色一起拍進去。不過,有些個體警覺性很強,不能靠近。只要看到它們有絲毫不情愿的跡象我就會立即停止靠近。
聽到櫻花即將盛開的消息后,我便來到了東京上野的不忍池。也許有人會驚訝地問“在大城市里也能拍攝鳥類嗎?”,但令人意外的是在這片城市綠洲中,還真的有許多不怕人的野生鳥類。這天我主要是去拍攝櫻花和野鴨,但池中站著的一只蒼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注意到水面被櫻花染成了淡淡的粉色,于是便選擇了一個能將背景中的櫻花也納入畫面的位置拍下了這張照片。
一只雛燕正在荷葉上休息。我很驚訝它們怎么能停留在這么薄的葉子上,而這清楚地表明了燕子的身體是多么輕盈。我心想要拍的話干脆就在一個漂亮的地方拍,于是便一邊慢慢移動一邊在心里祈禱它們不要飛走,在荷花與燕子重疊的地方拍下了這張照片。
一棵美麗的樹木淹沒在了池塘里,樹上長滿了茂密的青苔。嫩綠色的森林倒映在上面,靜謐的水面美不勝收,我心想期待著有鳥兒會來到這樣的地方。有時這樣的愿望會成真,一只灰鹡鸰正停留在樹邊,令水波蕩漾開來。
在一個雪停了的早晨,我來到蝦夷貓頭鷹的棲息地,發現這里是一個美麗的冰雪世界,樹枝上還掛著一層薄薄的積雪。首先,我用大型超長焦鏡頭瞄準了蝦夷貓頭鷹,邊拍邊更換不同的鏡頭。此時我使用的是5000萬像素的全畫幅相機,除了用100-400mm鏡頭的100mm端捕捉貓頭鷹站立的身影外,還縮小光圈增加景深,使畫面可以作為風景使用。
在伊豆沼周邊地區,秋天的某個時期會在稻田里堆起稻草垛。在此期間,??會經常停留在這些稻草垛上,并將其作為休息和狩獵的場所。在鳥類攝影中,人們通常會避開人造物體,令畫面“更加富有野性”,但將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鳥類和當地獨有的景色拍攝到同一畫面中能夠很好地體現出當地的特色。
從秋季到冬季,大雁會聚集在伊豆沼過冬。尤其是從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大雁的數量會有所增加。大雁夜間在沼澤地筑巢棲息,黎明時會發出爆炸一樣的聲音扇動翅膀飛往覓食地。這一景象已成為冬季獨有的景色,吸引了來自日本各地的風景攝影師。以暗紅色的天空為背景,放眼望去天空中滿是成群的大雁,可以用各種鏡頭盡情拍攝。
我注意到水中倒映的綠色,試著拍攝這一時期常見的雛鳥。我還拍了一些特寫照片,但當我像這樣以景色的方式拍攝它們時,就成了一個能夠展現雛鳥日常生活的溫馨鏡頭。不過,我覺得如果在背景中再多加入一些嫩綠色的話,景色也許會更有季節感。
3只小斑嘴鴨在被嫩綠色的樹葉映綠的水面上暢游,看起來十分可愛。我覺得下面的空間可以裁切掉,但反過來想,如果能在這塊比較大的空間里寫上一段話,將其作為明信片使用的話應該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