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暗的動物園的館內,依靠一盞小型的投射燈拍攝??之類的小鳥。攝影模式是“Tv(快門優先AE)”。畫面稍微有點粗糙,但比預想的要清晰明亮得多,結果令人驚訝。
攝影時的設定:“Tv”(快門優先AE) + ISO 12800 + 曝光補償 -1
“Tv”、“Av”的特性已經搞懂了,但拍出的照片有時還是灰暗,還是抖動模糊。
那容易,只要調整“傳感器的靈敏度”就可以解決!
改變了“光圈(F值)”、“快門速度”的數值,亮度就會被自動調整。如果進一步提高“ISO感光度”,那么即使在昏暗處也能攝影。
ISO感光度是把傳感器(※)對光的敏感度數值化的結果。根據攝影場景的亮度來設定ISO感光度。
提高感光度(數值變大),雖然有在昏暗處也能使用高速快門的優點,但是也有使圖像噪點明顯的缺點。反之,ISO感光度低時(數值?。?,圖像噪點就不明顯了,能得到清晰的照片。不過,這樣在昏暗處攝影,快門速度會被調慢,容易拍出手抖的模糊照片。
※傳感器是把被攝體的亮度、色彩轉換成電信號的元件。也叫攝像元件、圖像感應器。
提高了“ISO感光度”,快門速度就會變快??梢员苊庖蚴侄秳右鸬哪:?,但容易產生圖像噪點。讓我們看看ISO感光度和噪點之間的關系。“ISO感光度”的數字越大,說明傳感器的敏感度就越高。
感光度設定為ISO200的話,因感光度低,需要集中更多的光線,所以快門速度就會自動變慢,因此就會拍出了因手動或被攝體動而造成的模糊照片。由于晃動,低感光度的顆粒狀況也不明白。
動作是固定住了,也很清晰,但是因噪點的關系,細小的羽毛紋理有些不清。
本來可以調低“光圈(F值)”,即使不把“ISO感光度”提高到這樣高,也是能用快的“快門速度”拍攝的。
重要的是在調整“ISO感光度”和“快門速度”時,考慮噪點的影響,確定“究竟想表現什么?”
※不同的相機,由ISO感光度引起的噪點量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別的相機上做同樣設定,也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噪點。另外,有的相機具有“在高感光度攝影時抑制噪點”的功能。